点赞宁夏最美逆行者
报国赴危难,古来皆共然。疫情来袭,全国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一封封请战书上鲜红的手印是他们医者初心的最好诠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报酬,不惧危险,用热血担当托举起生命希望。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宁夏有3人获此殊荣。
张志远:当好医护人员的“保护神”

高高的个头,憨憨的微笑,勤快,肯干,待人真诚,这是同事和朋友们对张志远最深刻的印象。
80后的张志远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院内感染科的医生,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他第一时间向医院提出请战要求。2月3日,出征湖北的命令下达到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天后出发。时间紧迫,张志远只匆匆与家人话别,就投入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中。
院感防控工作琐碎而繁杂,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尤其东西湖方舱医院是由会展中心临时改建的,不符合传染病医院三通道两出口的要求,因此大到进出路线的设计,小到医疗废物垃圾桶的摆放,都要考虑周全、科学布置。“刚来的时候每天只能抽空睡三四个小时,我们要全力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张志远说。
工作中,年轻的张志远总是主动多分担一些。每天早晨他都提前2个小时从驻地出发,帮助、指导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戴取护目镜和手套。为了防止重复污染的发生,他把医护人员的更衣室重新进行布置。他还与同事反复演练医务人员在病区工作的各个流程,从中发现风险点,想办法规避风险。即便回到驻扎的酒店,张志远的工作也没有结束,酒店门口搭有4顶帐篷,他还要监督从方舱医院工作结束回来的同事在门口进行手消毒、衣物消毒,再到帐篷里进行紫外线消毒,以确保生活区的安全。在张志远的参与下,《宁夏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管理制度》《防护服穿脱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一一建立,他们成功的管理经验还被推广到宁夏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南方二三月的天气湿寒入骨,对于在北方长大的张志远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手是冷的,脚也是冷的,可我们的心是热的!”让队友都能平安战胜疫情回家,这是张志远最大的心愿。
陈中伟: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更多

“主任,患者心脏骤停,双侧瞳孔散大,意识丧失。”
“指挥中心,这里有一名突发重症患者,急需救护车转运。”
……
战“疫”时的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每天都会有很多这样的呼叫。负责指挥、协调的是宁夏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东西湖方舱医院医务部主任陈中伟。战“疫”打响后,他主动请缨到前线支援。
2月5日凌晨抵达武汉,稍事休息后,陈中伟一头扎进方舱医院。“进入方舱医院后感到非常震撼,感觉肩上的责任重大。”陈中伟说,虽然改建工作基本完成,物资也已到位,但除此之外几乎一片空白,医务组织架构没有搭设起来、病人入院流程不明晰、信息平台不规范、来自全国的15支医疗队如何协调配合……陈中伟临危受命,担任东西湖方舱医院医务部主任,连夜制订核心制度,医生工作流程,患者入院、转出和出院标准……
6日,陈中伟熟悉并整合了8支医疗队,培训队员穿脱防护服。
7日一早,陈中伟开始筹备医务部组织架构,确定A、B、C三个厅的负责人。他和同事们进舱模拟每一个流程和细节,检查医疗设备。
7日晚,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9日,1400多张病床已全部住满。
一连多日,54岁的陈中伟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累了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因为过度劳累,他腰肌劳损的老毛病犯了,吃止痛药都不管用只能打封闭针,打完针后他依然坚持工作。
他的无畏、坚强和毅力,让队友们感动、心疼、钦佩。“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更多。”陈中伟说。
根据方舱医院实际情况,陈中伟理顺并完善了患者核酸检测及CT检查的流程,避免了无序及重复检查的弊端。结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陈中伟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并兼顾个体差异。方舱医院建设初期信息系统不完善,医务部与舱内医护人员沟通不便,陈中伟就用微信进行三方远程阅片会诊……
“我们不但要应收尽收,还要把他们都治好!”这是陈中伟对自己、对全队的要求。
2月15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首批17名治愈患者陆续出院。已经连续奋战了10天的陈中伟显得格外精神,“这一刻,我们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累计收治患者1760人,高峰时期在舱患者1434人,治愈出院868人,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真正成为开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运转效率高的“生命之舱”。
常海强:“老兵”再上一线

“今天是我来襄阳的第15天,有一名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出院时的笑脸,我觉得再大的辛苦也值得……”常海强在日记中记录下他的战“疫”生活。
常海强是吴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当武汉因疫情需要支援时,54岁的他率先报了名。“我就是呼吸与危重症专业的,有30多年的经验,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2003年非典时期,常海强就曾战斗在吴忠市人民医院的非典隔离病房。这一次,他又义无反顾奔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
临行前,常海强最放心不下的是90岁高龄的父母,平时他出差最多3天就会回来,这一次却不知道归期是哪天。
1月29日凌晨,宁夏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襄阳,常海强被派往襄阳中心医院任组长,他和组员们接管了收治重症患者的隔离病区一、二病房。“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形势的严峻,连口腔科、眼科这些外科医生都顶上来了,压力非常大。”常海强说,刚来的时候最忙,他们没有休息过,每天早晨6点起床,8点进入医院,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中间不吃饭也不喝水,这样可以节约一套防护服。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截至3月中旬,常海强共带队查房2000余人次,救治重症病人325人、危重症病人11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21人,操作无创呼吸机22人次,6次及时发现濒危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挽救了患者生命。“他的意见拓宽了我们的思路。”襄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曹锋生说,常海强几次提出的建议都被纳入治疗方案。病区一位51岁的女患者说:“我非常感谢宁夏医疗队,宁夏的医护人员对我们特别关心,让我很感动。”
常海强不仅是患者的“救星”,还是队员的“常妈”。队员们的生活起居、个人防护、精神状态都是身为组长的他最为关心关注的,谁的口罩没有戴好,谁的隔离衣破了,谁还没有吃早饭,他都会及时提醒。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笃定前行!致敬,每一个无畏逆行、冲锋陷阵的勇士!有你们协力守护,阴霾终将散去,山河必定安澜!
(图片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提供)
 
  
      